I 加入收藏

养生热风靡 专家提醒三种中成药易滥用 中医保健更要因人而异

    随着“养生热”的风靡,“补”已成为再熟悉不过的字眼,中药保健成为不少市民热衷的健康保健方法。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,市民们存在哪些中药保健的误区?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。

  盲目进补有损健康

  家住城南新村的李女士身体很健康,听朋友介绍说,用红枣炖桂圆可以补血、美容,自己也买回不少“进补”。可吃了一段时间之后,她却出现了食欲不振、心烦等症状,找中医咨询才知道,自己本身是燥热性体质,不宜多吃桂圆、红枣等性热的食物,出现这些症状是“补过头”了。

  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吴建明表示,有不少市民存在认识误区:越贵的药物滋补效果越好、补品对人体不会产生副作用。一些热衷养生的老年人,往往会片面追求名药、贵药,而忽略了中医“辨证论治”的理念。如:野山参虽然可以大补元气,但不适宜高血压的人服用;藏红花可以活血,但气虚、血虚的人不能服用;阿胶性滋腻,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后,会出现食欲不振、胃部饱胀等症状。“绿豆”、“泥鳅”等养生骗局也是一部分人利用了市民不懂“因人而异”的原理,将商业炒作强行“嫁接”在中医进补上,不知就里的市民难免被“忽悠”。

  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王旭东告诉记者,中医养生包括五方面:精神养生,通过精神调养的方法让自己心理健康;起居养生,日常生活有规律,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;饮食养生,一日三餐,定时定量,营养成分合理搭配;运动养生,适量运动,持之以恒;药物养生,合理服用补益药物。而在这五大方法中,身体健康的人最值得提倡的是前四种,即便需要用药物养生,也要到专业医疗机构,请医生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药,避免蛮补、乱补。

  中成药非“万金油”

  感冒了就喝板蓝根,便秘了吃点牛黄解毒片……这些耳熟能详的中成药,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家药箱里的“万金油”。王旭东表示,市民接触最多的几类中成药,也恰恰是滥用、错用最为严重的。很多市民对中成药存在着误解:有人为了调养身体将它当成“保健品”随便服用;有人在吃了西药后,还想再吃点中成药巩固疗效。“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,其实中成药只是相对于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会小些,但‘是药三分毒’的原理不会变。”

  王旭东表示,最常被滥用的中成药有三类:感冒类的板蓝根、感冒清热冲剂等;祛火类的牛黄解毒片、牛黄上清丸等;补益类的阿胶、六味地黄丸等。他说:“无论中药还是西药,用错了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伤身。”不少人在出现上火症状时习惯服用牛黄解毒片,但这些清热解毒药品属苦寒药,如果患者是由虚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,那么服用这些药物就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,症状更明显。同样的,板蓝根药性苦寒,虚寒体质的患者多喝容易伤到脾胃,引起胃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
  记者在走访市区几家规模较大的药店发现:由于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,所以消费者买起来没有限制,销量最好的中成药有板蓝根、藿香正气丸、六味地黄丸等。王旭东表示,市民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,进行规范选药、用药。他提醒市民:中成药绝不是想吃就吃、谁都能吃的,如果没有对症用药,不但不能治病,反而会伤身。

2011年10月22日 00:00